那一年我三刷了《星際效應》,之後大概又看了三次左右,還買了電影的科普書
總之就是對此片有無比的熱愛
可笑的是關於該片前一年2013橫掃奧斯卡的超級大作《地心引力》
卻因為別人給的評價像是
「沒劇情」、「場景很屌啦但是...」、「暈死你」、「就是太空的公路片而已」等
之類幾乎全是負面,導致我蓋棺定論這部片全是技術硬堆出來的比賽用片
也完全不能接受有人說《地心引力》比較好看的
直到前幾天看完《地心引力》後,才知道我錯的徹底...
雖然沒有太多經驗,但是還是想試著寫寫看兩部的心得
重點將會放在劇情上(畢竟我也沒受過正統的電影教育)
用比較來寫雖然有點中二,但這樣說不定比較有趣
於是就有了這篇的出現
----以下有 地心引力 及 諾蘭電影 極致大爆雷----
一、電影的目標
首先要將兩者的電影的核心理念及目標化成簡短幾句話,這部份有助於我們後面的
分析兩者的相同及不同之處:
1.《地》,片長1h31m:
可以用本片女角(珊卓布拉克)在採訪中所說的:「這是一部關於當已經
沒有任何可以生存、努力的目標的時,什麼東西還可以驅使我們前進。」這樣
的一個故事,除此之外,導演還要呈現身為太空人的逼真感、宇宙的美、孤獨
與慘忍,更重要的是訴說一個人如何成長的故事。
2.《星》,片長2h49m:
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:「唯有愛能穿越時間和空間。」,雖然這
是電影中劇情的核心目標,但這只是電影的目標的一部分,其他還包括追求劇
情及現實理論的合理性、試圖挑戰更艱澀的物理理論題材、給觀眾超乎想像的
宇宙視野、聚焦父女的愛、講述一個人類先驅者及接觸未來的故事。
乍看之下敘述用的字數是差不多的,內容的多寡卻是天差地遠,這也直接反應在片
長上面,兩者居然差了近兩倍,若是沒有做好準備就去看超過兩個半小時以上的電影,
就算是常看電影的人也會覺得很吃力,反過來若是對《地》抱有過多期待,只會覺得這
部片怎麼這樣就結束了?或許是兩者各自看法兩極的原因之一。
二、劇本的一些漏洞
要說《星》可以更好的地方其實有蠻多可以檢討的。
1. 前段鋪陳稍久:
為了更好的營造父女的情感,諾蘭選擇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營造,簡單來說
就是用時間換取情感,只是客觀的來講真的太久了,會做這樣的選擇或許也是因
為出發後就沒辦法見面了,也只能勉強用非線性的剪接去盡量彌補,情感的部分
只能都留在前段了。
2. 理論過於艱澀:
多數人可能對宇宙不陌生,對蟲洞算是陌生,對相對論非常陌生,但是對黑
洞絕對是百分之百的陌生,除非你是真的有偶爾看看相關資訊的宇宙迷,不然看
到一堆背景的理論敘述,沒跟上絕對只有不爽而已,解釋的方式太快了,處於一
種"看不懂也沒關係的敘述"跟"必需看懂的敘述"之間,也正因為在這方面產生了
偏見才導致一堆人對安海瑟葳那段愚蠢自白的誤解,也有多數好像懂又不懂的人
開始挑戰其中物理的合理性,非常可惜的完全失焦。
順帶一提,多數人覺得自己看懂《星》的理論,其實全是自己的幻覺,因為
他周邊的那個科普書裡面,有針對所有事件的理論去做分析,那又是另一片新的
世界,把事件分為"現實會發生的"、"有理論基礎的"及"沒理論基礎的",書中雖
然盡量淺顯,但還是超越想像。
舉個例子,《星》裡面的黑洞「巨人」,為了達成諾蘭給的條件「一小時是
地球上的7年」,被設定成質量為地球的一億倍,且自轉速度幾乎接近光速,所
以才有可能達成,基本上已經超越一般科普愛好者的常識了。
3. 無法避免的漏洞:
像是看到一半就知道鬼是誰、到麥特戴蒙星時不知道是過場還是結束、爸爸
都不愛兒子、父女接觸只集中在前段、很多角色沒存在感、進黑洞到底是在幹嘛
,等等加上前面提到的,確實是可以有更好的處理方式,但是實際上要怎麼改呢
?這應該就是最難的地方,因為還真的不知道怎麼改,刪了前面鋪陳後面7成直
接爆死,給兒子戲份會多太多橋段,而且也對比不出較愛女兒,多數角色沒存在
感但是也不能刪,因為要呈現多人航向宇宙但是最後只有少數人脫出了重生感,
既然這樣那就加長時間全部多做足,但已經近三小時的大量劇情轟炸了,還能再
長嗎?
總之為了完成第一大段提到的電影目標,劇本必須這樣塞,但是產生了這些
無法避免的漏洞,想修正卻無從修起,只能說諾蘭已經把這個劇本盡力修好了。
接下來講《地》的。
女角剛開始太白痴,劇情太短,ok講完了.....
不得不說這兩點造就了一堆負雷出現,錯誤的期望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
不過會誤會這部片其實也情有可緣,畢竟女主不是傳統的那種利索的主角
而且剛開始又一直叫叫叫,嗯對,真的很煩,但是這煩也是導演刻意塑造的
一開始就是想讓各位看到一個"弱弱新手上太空,遇到狀況只能縮"的感覺
事實上,珊卓布拉克表現的不錯,但是無法在第一時間帶入的話只會造成遺憾。
另一個就是劇情太短,這點蠻主觀的,既然是主觀的那我也想"主觀的"分
享一下電影的"劇情"應該是什麼。
有人曾說過這樣一段話:「還好有電影,因為它幫我們傳遞了文字跟言語
無法表達的事。」,在開始每星期就看一兩部電影後,發現大多數能扣緊人心
的電影,電影的最後觀眾都會發現非常緊密的聚焦在某個主題,某個理念上。
就像第一大段所寫的代表電影的一句話,不需要太複雜太艱深,重點是與觀眾
產生了多少的共鳴,共鳴愈大回響愈廣。
如何製造共鳴是電影的最大難處,可以透過峰迴路轉的劇情、艱澀的理性
對話、人物的喜怒哀樂去傳達,但這通常要花上不少鏡頭去完成,電影的課題
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說好一個故事,一個故事是由一個漫長的人生中,所精鍊
並取出來最能代表他人生的意義的片段。
若是以這個觀點來看,我認為《地》的導演已經將劇情淬鍊到只剩最核心
的部分了,沒有多餘的片段,沒有他人的注目,沒有世俗的壓力,只剩下一個
人如何在沒有任何生存的意義下,努力活下去的故事。
能用最少的篇幅傳達這麼偉大的人生意義,說實在的我真的認為這說故事
的功力難以置信的好,但卻不是所有人能接受。
當然不是說劇情愈精簡的就是好的,《地》還用了其他的手法去完成,這
個下面會討論。
三、表現方式的差異
1. 格局的大小:
不免俗的,宇宙科幻片大多就是展現浩瀚的宇宙、渺小的人類、旅途的新
奇及遙遠感,還有最後回到家的重生感,大致上是相同的流程但是格局卻差非
常的多。
《星》不管是在帶領觀眾走過的路程還是一路上的景色,新奇度與震撼度
自然是比《地》大上許多,《地》則是把舞台聚焦在地球軌道上,專注用心的
呈現舞台上的一切事物及地球的美,雖為相同題材但兩者可以說是走天平的兩
個極端,一個用一層比一層更歎為觀止的景色不斷疊到高潮,一個專注在自己
的舞台上努力發揮。
不過這樣就說《星》在新奇度上更勝一籌的話是有失公允的,因為《地》
把心力都放在呈現太空中真實的無重力感上,不斷使用一鏡到底的技術之外,
基本上只要是非聚焦人物的場景,是沒有上下左右之分的,如同《地》一開始
女主被炸飛那個橋段,就是轉轉轉轉,馬上觀眾就知道了,這就是導演帶我們
看的世界,與《星》不同是另一種真實與全新的體驗,一樣非常過癮。
2. 敘事的手法:
為什麼常常有不少人想挑戰諾蘭的電影其中的漏洞,他自己也曾經發表覺
得說只要是他拍的片大家都會拿放大鏡仔細用力的看,雖然剛開始我也不太清
楚為什麼,但是看過同為宇宙片的《地》後,想到了一個可能的原因,就是他
的劇本的連接邏輯性太強。
像是「因為地球沒糧食了所以我們要上太空」、「因為是唯一的駕駛員所
以只能我去」、「因為飛船燃料不夠所以只能犧牲我」...等等,之類的像是
故意解釋給觀眾聽的,也不是說這樣不好,但是不管是暗地裡還是明擺著的,
這種推動故事的方式用太多次了,再加上他的電影多數是層層疊加的劇情,時
間長自然會有疲勞感。這是第一種邏輯性太強。
不過這也造就了他的慣用手法,先將劇本及世界觀設定一個限制,然後再
高潮的時候突破他,製造突破感,舉例如下:
「因為黑洞被事件視界圍住所以我們不能進去」 --> 最後進去了
「因為不可能是雙胞胎」 --> 其實就是了
「因為只到過第三層絕對不能去第四層」 --> 最後就去了
大概就是這樣的手法讓觀眾感到驚呼,或許也只有邏輯性強的去解釋這種
設定讓觀眾潛意識接受,才能有這種效果,當然私心希望新片不要再用這招,
不然我可能關鍵字一出來就能猜到結局......。
第二種邏輯性是寫劇本的方式,這點有點難敘述,先舉個例:
「和兒女開車回家看到飛機後攔截」--> 展現兒女情感跟帶出重力
「和老爸喝酒聊天」 --> 展現角色內心
「飛向土星」 --> 給觀眾壯闊感
「和其他宇行員聊天」 --> 過場並帶出有人戀愛了
還有很多例子可以舉,應該說所有的片段都能拿來舉例可以自己類推,簡
單來說我認為諾蘭是把所有場景跟小故事都"單位化",以我學資訊的用語就是
"模組化",他可能在審視自己作品的時候如果缺少某部分就會補或是修改橋段
,若是多了就會刪除,總之就是盡量從a排到z完成一整個故事。
當然這樣並不是錯的,大家改劇本也是這樣改的,只是他的每個單位都目
的性太強了,而且每個單位基本上都只做一件事,又加深了目的性的感覺,觀
眾很可能會潛意識對劇情走向更加關注,也少了不確定性的意外走向,除非你
想了一個超屌劇情大轉折(基本上他就是這樣做的)。
相較之下《地》在開頭用了一個非常厲害的表現方式,就是女主被炸飛出
去的橋段,這個橋段總共完成了5件事情:
1. 帶出女主真的沒經驗也不勇敢
2. 帶出男主非常可靠且危急下不失幽默
3. 運用拍攝手法呈現天旋地轉,屬於《地》的世界觀
4. 展現了這個宇宙的孤獨殘酷及無力感
5. 也不忘了推動劇情走向(沒氧氣、飛太遠)
《地》的導演一口氣完成了這麼多事,就不需要像《星》一樣有過多的解
釋橋段,也節省了很多時間,當然的最最厲害的地方,就是把展現宇宙景色的
橋段也拿來堆疊主線的情感舖成(有可能是喬治克隆尼太強,也有可能是導演
某種編排造成的,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,但至少我是有這種感覺的),產生一
種宇宙與人心的完美結合。
四、總結
如果真的以一個作品的完成度來衡量,毫無疑問《地》將拿到接近100的高分或許這
也是為什麼能橫掃奧斯卡的其中一個原因。若要比較在科學上下的功夫,《星》確實是屬
於科幻迷的最佳電影,雖然有不少可改進之處,但能把如此多的議題塞進去然後又用情感
串連的宇宙電影,我想日後應該也鮮少人能做的到了。
雖然題材類似然後將兩部硬拿來比較,但是真要說的話還是完全不同類型的電影,只
是覺得我這麼愛這兩部,一定要來寫寫看這樣希望日後還能看到更多超乎想像的宇宙科
幻大作!!
給直接end的人:
想要看超勵志宇宙壯遊小品 --> 《地心引力》
像要看超壯闊宇宙冒險史詩 --> 《星際效應》
留言列表